8月末,永川区三教镇民生服务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曾茜的电脑弹出一条醒目的预警信息:“9月,镇内有5位低保对象年满70周岁,请按规定核实并增发每月60元分类重点救助金。”
这是永川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信息平台内设置的50个动态监测预警指标之一。依靠该系统,过去需要人工摸排、极易遗漏的“小事”,实现了救助政策的精准直达和主动兑现。
这只是篮球欧洲杯下注_亚博足彩app-官网永川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创新的缩影。作为民政部多项改革的试点区,永川突破传统单一经济援助模式,通过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让救助政策“免申即享”、为困难群体“赋能增能”,构建起“精准、智慧、温暖”的现代救助体系。
多维画像
86项指标精准识别“谁该帮”
一张桌子,几把旧椅子,屋里最显眼的是堆放的药盒。永川区板桥镇村民周有成今年60岁,未婚未育,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日子过得紧巴巴。不久前,他提交了社会救助申请。
过去,周有成的申请将由镇街工作人员入户核查。“主要就看收入和财产,问一问、记一记,就算完成了。”永川区最低生活保障事务中心主任徐开菊坦言,过去的调查模式,由于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不一、尺度不同,容易出现“宽严不一”。而仅凭“收入+财产”的单维标准,也难以精准识别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部分群众因此被挡在了救助门槛之外。
变化始于一项全国试点。永川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创新项目”试点地区,开始探索以多维贫困认定取代传统单维识别。如今,上门调查的不再是镇街干部,而是专业社工。他们带着评估工具,一进门就要待上近两天。“细到家里有没有冰箱和洗衣机、成员有没有慢性病、社会交往怎么样、住房是否安全……全部要纳入评估。”社工王忠梅说。
8个维度、86项指标,涵盖家庭收支、健康状况、就业能力、生活环境、社会参与、居住安全、财产限制、自救能力乃至未成年人监护等方方面面,每一项都有明确赋分。最终汇总为综合得分,分数越高,代表贫困程度越深。系统还会自动生成涵盖十类救助项目的建议清单,从低保、特困供养到医疗、教育、住房乃至社工服务,“一人一策”、一目了然。
评估完成后,周有成拿到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评估报告。他的综合得分为73分,系统建议给予“特困供养”“定期探访”和“社工服务”。这份报告成为镇街审核的重要依据,也为他更快更准获得帮扶提供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永川已累计完成5478个贫困家庭的多维画像,7.77万低收入人口被纳入同一套体系监测之中。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第一次被如此完整、细致、动态地呈现在政府与社会面前。
免申即享
50项动态监测指标,政策补贴“主动送”
“何威先生,系统显示您家大儿子这学期可以享受免费营养午餐,800块钱直接减免,不用再交费了。小女儿的学前教育保教费2160元,也符合‘免申即享’政策。”新学期报到时,永川区中山路街道的低保对象何威接到了街道民生服务办工作人员的电话。
“以前为了这些补助,要先跑到学校领表格,再跑到居委会盖章开证明,然后交到教委,材料不齐还得反复跑。现在没出家门,好事就直接‘找’上门了。”这笔无声无息兑现的救助,切实减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
何威的经历,是永川区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迈向“政策找人”的生动体现。而推动这场变革的,是一个“聪明”的救助系统。它让35项救助政策实现了“免申即享”,走在全市前列。
该系统内置50个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7×24小时扫描、比对、运算。它的“聪明”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动送”的温暖。系统能自动识别像何威子女这样符合条件但尚未享受某项特定政策的群众,自动触发办理流程,社会救助从“申请才给”变为“应享尽享”。
二是“精准防”的智慧。系统同样能敏锐地发现异常。“比如,某人同时享受了政策互斥的两项补贴,系统会自动预警,马上‘喊停’。”曾茜说,她的工作从“人审”变成了“数核”,不仅省力,而且更加精准。
数据显示,该系统已智能预警筛查疑点信息近7万条,核实后主动救助2万余人次,同时及时核减或取消不符合条件的救助1.1万余人次。这一增一减之间,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服务赋能
从发钱到赋能,“永助桥”托起新希望
每月1300元的低保金,要支撑三口之家的生活和儿子的学费,这让永川区来苏镇柏树桥村的朱高利常常力不从心。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人照料,而他空有就业愿望,却没有技能和渠道。“想干活,不知能干啥,更不敢离家远了。”
后来,他来到永川区社会救助联合体。专业的救助顾问刘念为他指明了方向:“国家对低保对象有免费技能培训,电工、养老护理这些行业需求大、收入稳定。结业考取资格证后,还能帮你在附近推荐工作,方便照顾家庭。”在联合体的帮助下,朱高利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一旦朱高利稳定就业,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6个月减退期后,将能依靠自身能力退出低保。
如今,永川正依托社会救助联合体打造“永助桥”服务品牌,着力对接困难群众的深层需求。这项服务的温暖正惠及另一个脆弱群体——分散特困供养人员。
年过七旬的张爷爷是吉安镇分散特困人员,无儿无女。不久前他摔伤住院,无人照料的困境被系统及时发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护理员李师傅很快来到病床前,负责张爷爷的起居照料。
依托“永助桥”品牌,永川区联动16个政府部门、23家社会组织,贯通区、镇街、村社三级,如同一个“社会服务资源集成商”,梳理出十大类20余项帮扶清单。无论是就业培训还是医疗陪护,都能在体系中精准对接。
截至目前,“永助桥”品牌已入驻15家公益组织,拥有21名驻站社工和265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500人次。“永助桥”成为一座链接服务资源、赋能未来的“桥”。
您即将离开“篮球欧洲杯下注_亚博足彩app-官网网站”